四大名著中的天文密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倾西北 地陷东南

女娲补天之后,是不是天地又完好如初了?没有。天虽然被女娲补好支好,但毕竟曾经“伤筋动骨”了,所以天并没有完全回到原来的状态:从那以后,天有些向西北倾斜,本来过去日月星辰是在天上不动的,现在则纷纷向西北方向落下。地也没有完全填平,在东南方向陷下一个大坑,本来地上的水是待在原地的,现在只好往低处流,条条汇聚,汇成江河,最后流向东南的凹陷,积成海洋。在地理课上我们都学过,中华大地的基本地形是西高东低,所以后人对这个神话的解释很符合我们国家西北高耸有昆仑山、东南很低直到海洋的状况。

既然是神话,故事里难免会有些漏洞。所以《三国演义》中的秦宓问:“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就是说,既然天是轻的,向上飘浮,怎么会塌了一角?而且女娲补了之后,为什么天仍然低垂,倾向西北呢?这个矛盾,张温当然无法回答了。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有一段唐僧与徒弟们的对话,讨论的是天与擎天柱的关系,也很有趣,请看下文:

正行之间,忽见一座高山,远望着与天相接。三藏扬鞭指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高,可便似接着青天,透冲碧汉。”行者道:“古诗不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但言山之极高,无可与他比并,岂有接天之理!”八戒道:“若不接天,如何把昆仑山号为‘天柱’?”行者道:“你不知,自古‘天不满西北’。昆仑山在西北乾位上,故有顶天塞空之意,遂名天柱。”

昆仑山是西北方向的一个擎天柱,这是女娲补天神话之外的另一种说法。但这里孙悟空也提到了“天不满西北”,说明这个擎天柱还是和女娲补天的神话相关的。至于“西北乾位”是什么意思,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方位概念,后面我们还要详细解释。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完女娲的补天石转化为宝玉,接着就写道:“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前面刚说完女娲补天事件,这里马上又提到“地陷东南”,意思是,宝玉这块石头没有用来补西北的天,也许这就是“天不满西北”的原因吧?“地陷东南”是说江南一带地势很低,再往东就是大海了,这低平的海边一带有个姑苏城。姑苏即苏州,是林黛玉的祖籍。这实际是为写第二号人物林黛玉做准备了。一个西北,一个东南,安排得很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