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学外史(江晓原作品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本书“外史”之名,有三重含义。

其一,按照中国古代的一些用法,“外史”是与“正史”相对应的。比如要讨论汉武帝其人,若《汉书·武帝纪》是正史,则《汉武故事》之类的文献就是外史了。使外史之名大著的,或可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此后袭用其命名之意的作品还有不少。如今,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编著的《中国天文学史》(主要出于席泽宗和薄树人之手)和陈遵妫编著的《中国天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中国天文学史的“武帝纪”——早已出版多年,珠玉在前,尚难逾越(不过也可以考虑修订了),所缺者正是外史。

其二,是我自己杜撰的含义。在古代中外天文学的交流与比较研究方面,史迹斑斑可考,本应包括在“正史”之内,但上述两部《中国天文学史》中都涉及太少(这是当年国内这方面研究成果过于贫乏之故),后来我的《天学真原》中也只有一章——尽管是最长的一章——正面讨论古代中外天文学的交流。在本书中,这方面的内容和背景将进一步得到重视。事实上,如果允许稍微做一点夸张,我们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外天文学交流史,此“外史”之第二义也。

其三,就科学史研究的专业角度言之,外史与内史相对而言——这也可以说是“外史”一词最“严肃”的含义。内史主要研究某一学科本身发展的过程,包括重要的事件、成就、仪器、方法、著作、人物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年代问题。上面提到的两部《中国天文学史》就是典型的内史著作。外史则侧重于研究该学科发展过程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该学科在历史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而这外部环境可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风俗、地理、文化等许多方面。1991年出版的拙著《天学真原》,在这一意义上,算是关于中国天文学史的第一部外史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