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妈妈给我的痛也成了我的智慧之种
——如何止息原生家庭的伤痛
悟母严为爱,感母坚为家,仍渴求温柔以待,不愿历尽沧桑方知母爱深似海。
我的妈妈值得我用几生几世去敬仰,可是打我骂我的伤痛,也伴随了我几十年,其中有两件事,让我铭记于心。
第一件事,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最暖的地方就是火炉一米之内。内蒙古的冬天很冷,一到冬天家里半堵墙都是冰霜,那时妈妈微薄的工资买不起煤,不能把屋子烧暖,不到半夜火炉就熄灭了,脚冻得直抽筋,对当时的我来说一块煤就是天大的幸福了。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见别人讲话,说工厂的土墙后面有一个火车道,是专门给厂子运煤的,火车开到土墙后面就会减速拐弯,很多人趁着减速的时机爬上火车,把大块的煤炭推下来,在火车加速之前跳车,用爬犁把煤炭拖回家。
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提前等火车开过来,然后爬上火车,推下来一块好大的煤,没敢推第二块,我就赶紧跳车,非常开心地把它滚到爬犁旁边,费了好大劲才终于拖回家,放在厨房里。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妈妈回来,她到家后,第一时间严肃地问我哪里来的煤,我炫耀似的把运煤的经过告诉了她,然后用等待夸奖的眼神看着她,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巴掌,直接把我打傻了。我呆呆地望着妈妈。
她站在我对面,一字一句地说道:“咱家穷到你去偷煤?!我宁可让你冻死,我也不让你做小偷,把这块煤给我推出去!”
当时我还看不到妈妈骨子里的那份正义,也没有看到妈妈在我生命底色里烙下的那个印,就是穷死也不能偷!我必须承认自己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有过很多陋举、很多不该做的事,虽是无奈但也做过。但我永远坚守人生的底线,那个人生的底线、原则和立场是妈妈给我的,是她用血淋淋的教训给我的。后来我从妈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段经历,她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独自带着我生活,坚守着道德的底线,所以我今天依旧会把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底线讲给我的孩子,告诉她那是不可逾越的。
第二件事,在我10岁左右,妈妈有一天下班回家跟我讲了一句话。
她说:“我三个月以后要出差去上海。”
哎呀,我当时一听就要疯了。上海对于一个内蒙古牙克石出生的孩子来讲,就是天堂,那会儿我的心“扑通扑通”的,都要蹦出来了。
我说:“妈妈,你能不能带我去?”
因为三个月之后刚好赶上放暑假。
我妈说:“行,我能带你去,但是你要确保考5个100分。”
后来整整三个月,我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一举考了6个100分——三个月的月考语文、数学全拿到了满分,好高兴啊,终于可以去上海了。
临出发去上海的那天上午,我妈跟我说:“立宁,把这个吃的给你奶奶送去,然后你背着书包到火车站跟我集合,车票我拿着。”
我蹦蹦跳跳地上我奶奶家送吃的去了,时间完全足够。在路上,有一只特别大的蓝色蝴蝶,长得那么漂亮,它一直飞,我就一直追,追着追着就跑到和我奶奶家相反的方向了,等我意识到后就拼命跑到我奶奶家,把吃的撂下,又飞跑到火车站。
我好不容易进站来到绿皮火车前,所有乘客都上车完毕了。我妈妈站在车厢门口的台阶上,注视着我跑过来。
我真的是快要累吐血了,我剧烈地喘着气,对妈妈说:“妈,我到了。”
妈妈说:“站那儿别动。”
我站在车厢前,原地喘息着。
妈妈说:“看看几点了。”
我一年级时就有了一块塑料小手表,低头一看,迟到了整整5分钟,但是火车还没开呀,我也算赶到了,一切还来得及。
但是我妈妈就站在那儿跟我说:“看一下几点了,我让你几点到这里的?”
我告诉妈妈时间,她问:“你为什么迟到了?”
我吭哧了一会儿,只是说:“我就是迟到了。”
我妈妈说:“迟到了就不要去了。”
这时,列车员站在月台上说:“还有时间的,把孩子拉上去吧,你看孩子累得都快吐了,跑得脸通红的。”
我妈妈瞥了她一眼说:“我在教育我家孩子,你不要插嘴。”
那个列车员听后不说话了。
我站在那里,手足无措。
我央求道:“妈,我求求你了,让我上去,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迟到了,我知道错了!”
我一边认错,眼泪一边哗哗地往下掉,我真的急得不得了,好想直接冲上车去,但是根本不敢。
我妈从兜里把车票掏出来,长长的纸质版中间打一个豁口的那种车票,我妈“唰”地就撕成两半扔到月台上。就那么高要求,就那么狠的娘。
她还是那句话:“站着别动。”
我站在那里,很快,列车员开始吹哨。
列车员对我妈说:“关门了,你让孩子上去吧。”
我妈说:“你上来吧,别管我家的事儿。”
那个列车员无奈地摇了摇头,上车把踏板拉起来,然后门就关上了。
我站在月台上,眼泪哗哗地淌,看见我妈表情严肃地站在车厢里。火车“咣当”动了一下,我的心也动了一下,火车动一下我的心就往下坠一分。
终于,火车缓缓开走了,直至从我泪眼模糊的视线里彻底消失。
我在月台上打着滚儿地哭,不知道哭了多长时间,才起来抹抹眼泪,当时的我默默地跟自己说,此生不再去上海,真的太难受了。
这件事同样造就我一个做人的品质,那就是尊重时间像尊重生命一样,这就是伤痛换来的价值。很多年后我才突然发现,那个伤痛背后里有我妈的坚持,有我妈的原则和立场。伤痛背后也有礼物,一个成年人不应该陷在受害者身份里无法自拔,成年人应该读懂伤痛背后的价值。
在这两段经历中,妈妈只是在培养女儿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她希望优秀的品质能成为孩子生命的底色。然而,妈妈可能未曾意识到,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底色其实是情感,是父母温暖的爱。那一刻,仿佛将我和妈妈之间所有的爱都撕裂了,而我不过只是犯了一个错误而已。
前几天,一位朋友还与我探讨了一个问题,她说:“老师,我发现你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你觉得这样高的自我要求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我说:“如果用得恰当,它就是好的;如果能够达到平衡,它也是好的。”
这个特质是别人所不具备的,我会一直坚守,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即使身处原生家庭的阴霾和伤痛里,也可以试着去寻找那颗智慧的种子,将它放在泥土里,用自己如今所拥有的温暖、包容和满满的爱意去培育它,让它能够生根发芽,并茁壮生长。我曾经或多或少还沉溺在原生家庭的迷雾与伤痛之中,但如果40岁的我、50岁的我,还陷在原生家庭的受害情绪里,只能证明我没长大。
现在的我能够看清事实真相,那个真相是:“妈妈对我的爱只是用了一个错误的方式,但是她竭尽全力在打造我一个个良好的品格。”回忆起来,妈妈站在列车上,透过脏脏的玻璃,我依旧能看见她那么严肃、那么“可恶”的脸。但是,我却明白了她的原则和立场,我坦然接纳,因为我没有理由喝着井水却嫌弃井水黄。
如果今天一切重演,我的孩子同样迟到了,当她向我奔跑过来的时候,我一定从那个高高的台阶上走下去,把我的孩子抱起来,擦干她的汗,告诉她:“快点上来,妈妈急坏了,看把你累的,好在终于赶上了。”
等她安全了,喘息平稳了,我会引导她:“要是再晚两分钟就赶不上了,宝贝,你告诉我,要是赶不上了你会怎样?”
“那我可能会打着滚儿地哭。”
“所以啊,下次记得早一点,不要迟到。”
就这样而已,同样能让她知道遵守时间、遵守规则,却不给她带来伤害。这才是爱应该有的样子,学会去爱就是要懂得爱与被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