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章 新贤献策取平原,三军振奋启征程
#第二十五章:新贤献策取平原,三军振奋启征程
初平二年,深秋。北海郡剧县府衙之内,秋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在议事厅的地板上,映照出几分暖意。刘备端坐主位,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目光温和地看着下手方新近抵达的三位青年才俊——国渊、邴原、管宁。
这三位由王宇力荐而来的人才,自数日前抵达剧县后,刘备便与他们数次长谈,越发感受到他们身上那股与众不同的气质与才学。国渊,字子尼,眼神锐利,言谈间透着一股干练与深思;邴原,字根矩,神情肃穆,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刚正不阿的风骨;管宁,字幼安,气质清雅,虽不常言语,但偶发一词,却往往直指核心,见解独到。
“三位先生,”刘备朗声开口,打破了厅内的宁静,“自子轩(王宇字)信中举荐,备便翘首以盼。数日相处,备深感三位先生皆乃国之栋梁,能得三位相助,实乃备之大幸,亦是我军之大幸!”
国渊、邴原、管宁三人闻言,连忙起身拱手:“玄德公过誉了,我等不过是心怀汉室,愿为此乱世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能得玄德公赏识,亦是我等之幸。”
刘备摆手示意他们安坐,随即命人取来王宇绘制的那副详尽的青州堪舆图,在长案上缓缓展开。图中不仅山川地理、城池关隘标注清晰,更有各地势力犬牙交错的分布以及王宇的简要分析。
“大哥(刘备)北海大捷,孔北海(孔融)托付军事,我军声势已初步打开。”刘备指着地图上的北海郡与济南郡,“如今,济南有子轩坐镇,钱粮充足,后方稳固;北海经此一役,黄巾主力已溃,民心渐附。子轩来信建议,我军当以济南、北海为根基,逐步向青州腹地拓展。他提及平原、乐安、齐郡南部等地,皆为下一步可图之处。今日请三位先生与翼德、子龙(太史慈字,此处沿用前文,虽历史上太史慈字子义,但小说中或有调整,若前文统一为子义则应修改,此处暂按前文可能出现的子龙处理,若前文无此称呼,则改为子义)、糜芳等诸位一同议事,便是想听听诸位的高见,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走,剑指何方?”
关羽依旧端坐一旁,凤目微闭,似在养神,实则凝神细听。张飞则瞪大环眼,看着地图,跃跃欲试。太史慈英姿勃发,目光炯炯地审视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糜芳则习惯性地思索着粮草军械的调度问题。
国渊上前一步,目光在地图上仔细逡巡片刻,沉声道:“启禀主公,渊以为,子轩先生所言极是。平原、乐安、齐郡南部,皆为青州腹心之地。若论当前最优之选,渊以为当首取平原。”
“哦?子尼先生请详言。”刘备目光一亮。
国渊不慌不忙地分析道:“其一,平原地处济南与北海之间,若能取之,则可将我军两大基地连成一片,互为犄角,声势更为壮大,亦便于兵力粮秣调动。其二,平原郡土地肥沃,人口相对稠密,若能善加治理,必能为我军提供充足的兵源与赋税。其三,据渊所知,平原郡现由郡守刘琰(此刘琰与留守济南的刘琰同名,或是另一人,或需区分,暂定为另一地方官员)治理,此人虽有些名望,但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且郡内兵备松弛,地方豪强各自为政,并非铁板一块。其四,平原郡西接冀州,虽袁绍势大,但其目前正与公孙伯圭(公孙瓒)争夺幽冀,无暇东顾,此乃我军良机。”
张飞闻言,猛地一拍大腿:“三哥说得对!那平原郡的刘什么玩意儿,俺一矛就能把他挑了!大哥,咱们就打平原!”
刘备微微颔首,目光转向邴原:“根矩先生有何看法?”
邴原面容严肃,声音沉稳:“国子尼所言,战略层面上并无不妥。然原以为,军事征伐,攻心为上。平原郡百姓久经战乱,必思安宁。我军出征,当高举仁义之旗,入城之后,务必秋毫无犯,安抚民心,严惩贪腐,开仓济民。如此,则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或战而迅速安定。原愿为主公草拟安民告示,晓谕平原军民,陈说利害,争取人心。”
“好!”刘备赞道,“根矩先生所言,正合我意!我军之根基,在于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此乃亘古不变之理。”
他又看向管宁:“幼安先生呢?”
管宁微微躬身,声音清朗:“主公,渊与根矩先生之策,已然周详。宁以为,武功之后,当继以文治。平原若定,当效仿子轩先生在济南之举,兴办学堂,延揽名士,教化百姓,培养人才。如此,则基业方能稳固,人才源源不绝。青州之地,历来文风鼎盛,不乏隐居之贤才,若主公能以诚相待,必能有所获。”
刘备听完三人之言,心中豁然开朗,只觉王宇所荐三人,果然各有所长,且皆是深谋远虑之士。他欣然道:“三位先生之言,如拨云见日,令备茅塞顿开!好,我军下一步,便剑指平原!此事,便由子尼先生负责具体方略谋划,根矩先生负责安民教化事宜,幼安先生可先留意平原郡内有无值得延揽的才俊。”
“谨遵主公之命!”三人齐声应道。
计议已定,府衙之内立时忙碌起来。
国渊不负所托,很快便根据斥候传回的情报以及对平原郡内部情况的分析,制定出详细的进军方案。他建议兵分三路:以关羽率三千兵马为先锋,先行开路,相机夺取平原郡外围重要渡口与关隘;张飞率三千兵马为左翼,沿清河故道北上,防备可能来自冀州方向的袭扰,并策应主力;刘备自率主力五千,携太史慈、糜芳及新募兵士,稳步推进,直取平原郡治所。
邴原则精心撰写了数份文采斐然、情真意切的安民告示,只待大军一到,便张贴各处。管宁则通过一些故旧关系,开始搜集平原郡内名士宿儒的资料。
与此同时,马钧的军械工坊内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数月的努力,尤其是在得到孔融提供的充足钱粮、场地以及王宇信中提及的诸多“新概念”启发后,马钧与其团队不仅进一步改良了床弩的精准度和射程,更是在“元戎弩”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日,刘备在出征前特意来到工坊视察。只见马钧指挥着几名工匠,将一具造型奇特的连弩抬到试验场中。此弩比寻常弩机更为精巧,弩臂之上设有一个可容纳十支短矢的箭匣。
“主公请看,”马钧兴奋地介绍道,“此弩乃是依照主公与王从事(王宇)所提‘连发’之念所制,小人将其命名为‘元戎弩’。一次装填,可连续发射十矢,虽单矢威力不及强弓硬弩,然其胜在迅疾,可于瞬息之间形成箭雨压制。目前尚在完善,此次出征,小人已赶制出二十具,可先装备于亲卫营试用。”
说罢,一名健硕的工匠上前,熟练地操作元戎弩,对准百步之外的草人靶。只听机括声连响,十支短矢如流星般激射而出,刹那间便将草人射成了刺猬。
“好!好一个元戎弩!”刘备抚掌大赞,“德衡(马钧字)真乃神工也!有此利器,我军如虎添翼!”他当即下令,重赏马钧及其团队,并要求其继续改良,务求威力更大,更为轻便。
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初平二年十月中,刘备拜别孔融,留下一部分兵力协助其镇守北海,自率主力近万,号称一万五千,浩浩荡荡,向平原郡进发。
大军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关羽一马当先,青龙偃月刀在阳光下闪烁着慑人的寒光,身后三千精兵,步伐整齐,杀气腾腾。张飞亦率部从另一路出发,丈八蛇矛遥指前方,不时发出一阵震天的咆哮,激励士气。刘备坐镇中军,身旁太史慈银枪白马,英气逼人,国渊、邴原、管宁或献策,或随行观察,各司其职。糜芳则指挥着庞大的辎重队伍,确保粮草供应无虞。
一路行来,秋高气爽。青州大地在经历了黄巾之乱的蹂躏后,显得有些萧瑟,沿途村庄多有残破,百姓面有菜色。关羽所部先锋,军纪严明,所过之处,不仅秋毫无犯,更主动帮助百姓修缮房屋,分发部分粮食。邴原的安民告示也随之张贴,言辞恳切,承诺刘备军乃仁义之师,旨在恢复秩序,解民倒悬。
百姓初时疑惧,但见刘备军果然与往日所见兵匪不同,渐渐放下心来,更有胆大者主动上前引路,提供情报。
平原郡郡守刘琰,听闻刘备大军压境,顿时慌了手脚。他本是汉室宗亲,薄有虚名,平日里也只知饮酒作赋,疏于政务军备。郡中兵马不过三四千,且多是些老弱残兵,不堪一击。他急忙召集郡丞、都尉等人商议。
郡丞是个肥头大耳的庸官,颤声道:“府君,刘备势大,新破黄巾管亥,兵锋正锐,我等恐非其敌手啊!不如……不如开城投降,或可保全富贵。”
都尉则是个有几分血气的武夫,怒道:“胡说!我等食君之禄,岂可不战而降!刘备虽众,未必能胜!府君,末将愿率军出城迎敌,挫其锐气!”
刘琰犹豫不决,心乱如麻。正在此时,有小吏慌张来报:“启禀府君,城外……城外刘备军先锋关羽,已兵临城下,正在招降!”
刘琰闻言,更是手足无措。他登上城楼,向外望去。只见城下黑压压一片军容整齐的兵马,为首一员大将,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胯下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正是关羽。
关羽见城上有人影晃动,朗声道:“城上守将听着!我乃汉左将军刘备麾下关羽是也!我家主公,乃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宗亲,不忍见青州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特来扫平叛逆,安靖地方!尔等若识时务,速开城投降,我家主公必既往不咎,保尔等身家性命!若敢顽抗,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声如洪钟,传遍城野。城上守军闻言,无不心惊胆战。
刘琰更是吓得两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他平日里听闻关羽、张飞之勇,今日亲见关羽神威,已知绝非对手。他正想下令投降,忽听身旁都尉大喝一声:“关羽休得张狂!我平原将士,岂惧汝等!看箭!”
那都尉竟不待刘琰发话,便下令放箭。城楼上顿时箭如雨下,射向关羽。
关羽见状,冷哼一声,将青龙偃月刀一舞,护住周身,箭矢纷纷被磕飞。他怒道:“敬酒不吃吃罚酒!众将士,准备攻城!”
就在此时,刘备中军亦已抵达。国渊见状,对刘备道:“主公,平原守将负隅顽抗,看来需以雷霆手段破之,方能震慑宵小。方才我观城防,其东南角似有疏漏,可遣一军佯攻北门,吸引其注意力,再遣精锐从东南角薄弱处,配合新制元戎弩压制城头,或可一举破城。”
刘备点头道:“子尼之策甚好!翼德何在?”
张飞早已按捺不住,闻言大步上前:“大哥,俺在!”
“命你率本部兵马,猛攻北门,虚张声势,只管将动静闹大!”
“得令!”张飞大喜,提矛上马,点起本部三千军,如旋风般杀向北门。
一时间,北门外杀声震天,鼓角齐鸣。张飞身先士卒,蛇矛翻飞,勇不可当。城上守军果然被吸引,纷纷调往北门增援。
刘备见时机已到,对太史慈道:“子龙,命你率五百精骑,携带元戎弩,随我从东南角突袭!”
“末将遵命!”太史慈领命,点起兵马,悄然运动至东南角。
此处城墙果然比别处稍显低矮,且守备松懈。刘备一声令下,太史慈率先催马,手下骑士紧随其后。二十具元戎弩迅速架设起来,对准城头便是一阵猛射。
“嗖嗖嗖——”密集的短矢瞬间覆盖了城头,守军猝不及防,纷纷中箭倒地,惨叫连连。城上火力顿时为之一滞。
“将士们,随我杀啊!”刘备拔出双股剑,一马当先,趁着守军混乱,率先搭上云梯,向上攀登。太史慈、关平(关羽之子,此时或已随军历练)等将领紧随其后。
守军虽拼死抵抗,但在元戎弩的持续压制和刘备军的勇猛冲击下,东南角很快便被攻破。刘备率先登上城头,双剑挥舞,杀散守军。
“平原城破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城内守军顿时士气崩溃,四散奔逃。那名主张抵抗的都尉,在乱军中被太史慈一箭射于马下。
郡守刘琰见大势已去,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刘备大军源源不断地从缺口涌入,迅速控制了城内各处要隘。
待城中大局已定,刘备下令约束士卒,不得扰民。邴原立即带人张贴安民告示,并组织人手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国渊则开始清点府库,登记户籍,并着手甄选本地廉洁有才之士,准备组建新的治理班子。管宁亦在城中寻访,希望能找到一些被战乱埋没的贤才。
数日之内,平原城秩序迅速恢复,百姓见刘备军纪律严明,官员清正廉洁,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颂刘备为“仁义之师”。
刘备站在平原城头,望着城外广袤的田野和城内逐渐恢复生气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从涿县起兵,到转战青州,如今终于在青州腹地站稳了脚跟,济南、北海、平原连成一片,大有可为之势已然形成。
“启禀主公!”一名亲兵匆匆来报,“济南王从事派人送来捷报与贺信!”
刘备精神一振,接过信函展开。原来是王宇得知平原大捷,特来祝贺,信中除了对下一步战略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如稳固平原,徐图乐安与齐郡),更提及他在济南又为刘备招揽了几位颇具才干的文士,不日即将送来。
“好啊!子轩总能给备带来惊喜!”刘备看完信,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感到,自己麾下的力量正在一天天壮大,掌控整个青州,进而图谋天下的日子,似乎也并非遥不可及了。
青州的棋局,在刘备集团的有力落子下,正朝着有利的方向演进。而新的挑战与机遇,也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