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 心胸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6 女性,25岁,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分叶状囊实性肿物

病例介绍

女性,25岁。主诉咳嗽、咳痰、胸闷、胸痛1月余,外院X线胸片发现“左下肺病变”,为进一步诊治入院。病来无发热、盗汗、乏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史无特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肿瘤标志物CA125 51.90u/ml(正常≤40u/ml),其余实验室指标均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

入院后行胸部CT平扫与增强检查。先行常规扫描,层厚5mm,重建薄层1.25或1.5mm,使用骨算法及标准算法重建成肺窗与纵隔窗图像,窗技术:肺窗窗宽1500,窗位-600,纵隔窗窗宽400,窗位40。发现病变后行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00mgl/ml)经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3.5ml/s,总量约90ml。(图1-6-1)

图1-6-1 胸部CT平扫与增强

A.CT平扫肺窗图像;B.CT平扫纵隔窗图像;C,D.CT增强后动脉期图像

问题与解析

问题1 基于上述CT图像,关于病灶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单选)

A.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多发囊性病灶,并呈融合状

B.左下肺前内基底段囊实性肿物影,增强见分隔状强化及内部血管影

C.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不规则肿块影,其内见多发低密度坏死区

D.心包旁病变,为源自纵隔内的不规则肿块影伴不均匀及分隔状强化

解析与答案

本病例首先涉及定位诊断,到底是源于纵隔还是来自肺内?从图1-6-1C的增强图像上可以清晰显示该病灶与纵隔之间有明确的脂肪分界线,故D项不正确。作为肺组织来源的病变,该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呈囊实性混合性肿块,其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改变,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时可见分隔明显强化,而囊性区未见强化,病灶内见条状血管影,故在A~C选项中,只有B选项最为准确。

问题2 下列是含液的肺先天发育性疾病为(多选)

A.支气管肺囊肿

B.支气管闭锁

C.肺隔离症

D.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

解析与答案

在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病变中,支气管肺囊肿、肺隔离症、支气管闭锁和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均可以以含液、囊性表现为主,其液性密度可高(黏液)可低,其鉴别诊断见专家点评。故本题的答案为ABCD。

问题3 基于本病例临床与CT表现,最有可能的诊断是(单选)

A.左下肺隔离症

B.支气管源性肺囊肿

C.周围型囊腔型肺癌

D.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

解析与答案

肺隔离症最重要的诊断征象是CT增强扫描显示来自于体循环的供养动脉,但本例并未发现体循环血供,且发生部位偏前,故不考虑A项。支气管源性肺囊肿常为肺内单发囊腔病变,囊壁光滑,很少出现囊内分隔样强化,如继发感染可出现气-液平面,本例不符合,故B项排除。肺内黏液性囊腔型肺癌表现多样,但本例年龄25岁,CT呈多房蜂窝状囊实性病灶,以数目众多的小囊样结构为主,增强后囊壁与分隔明显强化,故以D选项最为可能。

手术所见与病理

经左胸入路,术中可见左肺下叶部分实变,病灶内有囊性成分;左肺下叶与心包、膈肌之间发生粘连,可见一异常小动脉自膈肌下方胸主动脉旁上行至左肺下叶该病灶内。病理诊断:“左肺下叶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

诊断思路及要点

1.诊断思路

临床病史与影像学表现紧密结合,有助于构建正确的诊断方向。本病例为25岁青年女性,发病年龄偏小,临床症状较轻微,故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较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CT表现亦未明确支持感染性疾病,故感染可能性较小。该病变范围较大,以多囊性病变为主,边界清晰光滑,周围肺野清晰,故应考虑到先天性病变可能。再梳理出肺部含液囊性先天性病变的疾病谱,逐一进行鉴别。

2.诊断要点

①临床特点,该患者为年轻女性,临床症状轻且缺乏特异性;②CT上病灶呈囊实混合性,以多房、分隔状改变为特点,无气-液平面,形态不规则,囊壁强化明显,内部可见肺血管影;③CT增强扫描未见病灶部位来自于体动脉的供血动脉。

鉴别诊断

1.肺隔离症

本病例与肺隔离症具有相似之处。后者以青壮年发病居多,最常见发病位是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亦可位于右侧后下肺;CT上表现较为复杂,可呈实变、磨玻璃影和囊性密度影,有时可呈蜂窝状改变,囊性部分可见气-液平面,周围肺野可伴肺气肿。最具鉴别诊断价值的征象为CT增强发现来自于体循环的供血动脉,主要来自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见网络增值)。

2.囊性支气管扩张

多为先天性,发病年龄以儿童及青年时期多见,好发生于肺下叶。CT上可见沿支气管走行的、呈簇状排列的多发含气囊腔影,当发生感染时可见囊壁增厚,其内可见气-液平面;有时可见不成比例扩张的支气管囊腔与肺动脉伴行,形成“印戒征”,有助于同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进行鉴别(见网络增值)。

3.支气管源性肺囊肿

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影像上可为单囊或多囊,囊壁光滑,囊内容物的密度依据成分不同而异,有时可呈等高密度影,可为液性囊或液气囊;好发生于纵隔旁、食管旁及肺内周边部;有时肺内型者易与CCAM混淆,当出现囊壁不规则,并可见嵴样突起时,可有助于两者鉴别(见网络增值)。

专家点评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疾病,多见于新生儿或儿童,成人者十分罕见。系不明原因的局部细支气管发育停滞、支气管闭锁、肺泡不发育,肺间质大量增生形成错构瘤样结构,呈多房样改变,多发生于单肺单叶。病理上可分为3型:Ⅰ型为单发或多发大囊型(直径>2cm),囊壁内衬假纤毛柱状上皮,可见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约1/3者可见黏液细胞,囊间可见正常肺泡结构,此型预后良好。Ⅱ型为多发小囊状型(直径<1cm),内衬纤毛立方或柱状上皮,囊间见类似细支气管结构及扩张肺泡,黏液细胞及软骨未见显示。Ⅲ型为无肉眼所见囊腔的实性病变,纵隔移位,镜下可见细小肺泡样小囊腔,细支气管壁样结构内衬纤毛立方上皮。该3种类型中以Ⅰ型最为多见,约占65%,Ⅱ型占25%,Ⅲ型占10%。

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多为单肺、单叶发病,大囊型中少囊或单囊的壁光滑,内含液性成分为主;而多囊型者囊壁不光滑,可见嵴状突起,腔内含气,可伴纵隔移位;小囊型者主要以蜂窝样改变为主,囊腔大小较均匀一致,若伴发感染,囊壁增厚,囊内积液,可见气-液平面。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以推测病理类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由于CCAM常反复感染,并有恶变可能,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预后较好。

尽管CCAM在CT上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仍需与如下疾病进行鉴别:①支气管源性肺囊肿;②肺隔离症;③支气管闭锁等。支气管肺囊肿常为单发,与支气管相通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气-液平面,CT增强时,除囊壁轻度强化外囊内无分隔状强化。肺隔离症和支气管闭锁在病变周围可形成肺气肿样改变,如增强显示体动脉供血是诊断肺隔离症的特征性征象;后者多位于两肺上叶,呈杵状或“Y”形表现,其内黏稠囊液无强化。

(案例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方瑞)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赵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