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队管理实操修炼手册(落地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知人善任:小团队管理的基础是识人用人

2.1 慧眼识才:把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

识人用人是团队管理的基础,人对了事才能对,事做对了团队才能出业绩。因此,小团队管理者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就是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让合适的人干最合适的工作,在人力资源领域叫“人岗匹配”,主要体现在专业人干专业事,人尽其才,岗得其所。

由于小团队人员有限,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必须让每个人发挥特长,挖掘其最大的潜能,才能创造最高的绩效。

王华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销售部的经理,近期通过面试招聘了一名区域销售主管,在面试过程中了解到这名主管在其他公司曾经业绩突出,王华对其寄予厚望,安排其带领五名业务员去开拓新的市场业务,可两个月下来,业绩惨淡。后来王华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在于此人的能力与岗位需求严重不匹配。在面试甄选的时候看重的是他的业务能力,但其带领团队的能力极差,而这恰恰是这个岗位最需要的关键能力。

相信很多管理者在选人、用人方面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感觉某位员工是个人才,但就是在现有位置做不出成绩。小团队管理者在选人、用人时必须进行合理的配置,谋求人与事的适当配合,实现员工能力与岗位需求的良好匹配,使合适的人干合适的工作,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1.小团队选人标准:价值观>个人能力

要做到人岗匹配小团队管理者首先要学会有效识人,要明确选人的标准。

不同的公司,选人、用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京东的刘强东认为,公司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价值观是放在第一位。在京东,那些能力强但价值观与公司不匹配的员工,被归为“铁锈”,对公司的文化和团队文化的破坏性最强,需要第一时间被淘汰。无独有偶,在阿里巴巴的用人体系中,绩效和价值观各占50%,那些绩效很强但是价值观与公司不匹配的员工,被归为“野狗”,也是要被首先淘汰。

在小团队用人方面,短期来说可能会看重员工的能力,这样的员工能快速给团队带来业绩。但从长远来看,应强调价值观>个人能力。因为,在小团队里,如果团队成员们的价值观严重不一致是很难走长远的,有可能导致团队内的坏情绪及内耗,甚至会导致员工的离职。如果一个小团队经常性有人离职,这对团队在职成员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小团队总共就那么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谁进来,谁离开了,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种人事上的变动容易被关注,被放大。尤其是部分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员工与团队的管理者存在较大意见分歧而离职时,有可能他会把团队内大部分员工带走,这是很危险的。

所以说,小团队用人,价值观比能力更加重要。

2001年的时候,阿里巴巴的规模并不很大,还算小团队,就开始对使命感和价值观实行了考核,把其与奖金挂钩。当时,阿里巴巴有个决定生死存亡的讨论。那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要选择走哪条路——到底要不要给客户回扣?要知道,当时阿里巴巴很困难,急需要找到客户。但他们最后决定:我们这个公司就是不给回扣。在马云看来,给回扣违背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三个月后,业绩最佳的两个销售人员给了回扣,马云立刻将他们开除了。

在优秀的管理者眼里,价值观大于个人能力。

2.如何在面试时看准人

由于人是复杂的,团队管理者在面试过程中看到更多的是候选人外在的相貌、谈吐、学历、经历等基本情况,而很难看到深层的特质,这需要管理者在面试的时候刻意观察,通过科学的面试工具、方法来有效鉴别合适的人才,并通过试用期来继续观察候选人深层次的特质。

实战工具1:VKSAPM识人法

VKSAPM识人法是小团队管理者用来考察候选人可参考的六个维度,分别是价值观(Values)、专业知识(Knowledge)、专业技能(Skills)、综合能力(Ability)、个性特质(Personality)、求职动机(Motive),如下图所示。

VKSAPM识人法

但对于团队中不同岗位的候选人考察的维度可以有所侧重,比如管理类岗位招聘侧重考察价值观、综合能力和个性特质等;技术类岗位招聘侧重考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求职动机等;一线普通员工侧重考察求职动机、专业技能等。

实战工具2:面试中的STAR模型

STAR模型是用来测评候选人曾经行为的工具,根据候选人曾经的行为可以深入评价他的特质,预见他未来可能做出的行为,如下图所示。STAR面试法是目前业界最佳的面试法之一,其中S代表Situation(情景),指候选人过去工作的背景情境;T代表Task(任务),指候选人过去曾经承担的工作任务或角色;A代表Action(行动),指候选人在过去工作中具体的操作和执行;R代表Result(结果),指候选人过去曾经做出的成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面试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承担什么任务,采取什么行动,最后的结果如何。运用STAR面试法,通过候选人的回答来判断他深层次的特质,并且这个提问是现场临时发起,基于候选人过去的经历来做的提问,更具真实性,属于典型的行为面试法。

面试中的STAR模型

例如,某人来你们部门面试销售岗位,简历上写着其做过很多类型的销售工作,业绩也很突出。面试官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询问以下问题。

(1)请问你在过往的销售工作中遇到最难的一个销售项目是哪个?有什么样的背景?(情景)

(2)这个销售项目的目标是什么?你在项目中负责什么?你的任务目标是什么?(任务)

(3)为了达到你的任务目标,你都做了哪些工作?你是如何化解这个项目中的难点的?(行动)

(4)这个销售项目最终结果如何?你的任务目标完成得如何?你对结果怎么看?(结果)

另可增加补充提问:你觉得对你自己做出的这个结果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你认为有哪些问题和不足?如果这个销售项目再让你重新做一次,你会如何改进?

3.能岗匹配是关键,匹配比优秀更重要

知人善任的核心是“能岗匹配”,能岗匹配包括:知人—知岗—人岗匹配三部曲,知人是前提,知岗是保障,人岗匹配是关键。

作为小团队管理者要树立两个理念。

(1)没有不好用的员工,只是没有把他放到合适的位置而已。千里马驰骋疆场,但耕地不如牛;如果让牛像马一样去疆场奔跑,那迟早也会被累死。这是典型的没有认识到它们的优劣势,放错了位置。

(2)职位是为普通人设计的,而非圣人。在团队中设计职位时,要科学合理,不能让岗位设计太复杂,设置出一些“只有天才才能胜任的岗位”;也不能把岗位设计得太简单,让待在岗位的人员太清闲。同时,岗位的设置要有挑战性和提升的空间,有趣味性、有挑战的工作更符合90后、00后员工的特性;有提升的空间是让员工能看到希望,方便后期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实战工具:人职匹配模型

每个员工都有着各自的能力,创造独特的价值;而每个职位有着其独特的岗位要求,组织也会赋予其相应的岗位报酬。当员工的能力与职位的要求相匹配时,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岗得其所,员工的能力才能真正发挥,从而创造有效的岗位价值,如下图所示。

人职匹配模型图

职场是一个价值交换的道场,当员工的能力达到组织要求时,组织满意;当组织给予员工的回报让员工满意时,员工幸福;这是员工与企业共赢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