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宁夏诗歌散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沟通传统的时代抒情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开拓,沉重打击了清王朝,造成了中国文化三千年未有之巨变。中华民族因此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复兴抛头颅、洒热血。文学成为近代以来历史的见证。诗以言志,记录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牺牲和梦想。正如梁启超所倡导的,创造了中华诗词的“新意境”。“意境不仅使人的内省力和外观力在心理过程中融为一体,而且又使情思与景物在艺术表现中融为一体。意境是植根于现实生活而以意象语言构筑的艺术天地。”[15]从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五四作家的旧体诗创作,再到毛泽东、董必武、朱德等革命家的抒情言志,直接影响了许多新中国宁夏建设者的诗意情趣,不少人以古典格律诗——古体/旧体诗词创作彰显人生风华,谱写时代精神。

石天(1916—1993),山东郓城人。曾任宁夏京剧院院长、宁夏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宁夏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著有《石天剧作选》。诗词作品不多,但语言清新、流畅,深受唐宋简约诗风影响。如《塞上中秋》:“金秋塞上绕诗魂,浅唱低吟胜古音。若使江州司马在,琵琶改唱一江春。”诗味浓深却又明白晓畅,这是石天诗作的主要特色。

张源(1917—1993),河南孟县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任三边公学教员、校务处长。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三边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日报》副总编辑,《宁夏日报》总编辑,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宁夏诗词学会首任会长。著有《张源诗词集》。

他的诗作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同时又敢于针砭时弊,注重作品的现实批判价值。从《讽媚外》就可以看出他犀利的诗风:“身为华夏子,心羡欧美邦。嫁女英佳婿,教儿德学堂。月乃外国亮,屁亦异域香。枉作炎黄裔,有臀无脊梁。”嬉笑怒骂皆成诗,十分诙谐幽默。当然,其题材比较广泛,多热情颂扬之作:

天涯来访慕芳名,裹雾缠云难睹容。

遍岭杜鹃苞满树,红心待客更多情。

            《庐山情》


久旱南山心似烹,欢听甘雨沥淋声。

盐同春麦笑含穗,固海秋苗怒放英。

窖满庄庄蓄福水,情豪处处话中兴。

落珠哪胜及时雨,天助人勤夺岁丰。

           《塞上喜雨》


全民抗战乃心脏,宝塔霞拥放异光。

延水清清南涌急,青年切切北来忙。

陕公抗大亲情暖,土炕泥窑小米香。

焉可退回数十载,重新求讲延河旁。

            《怀延安》


皎如玉镜临初日,蓝借晴晨半壁天。

白鸟纷翔湖畔岛,湟鱼群戏海心山。

依依帐幕炊烟起,点点牛羊牧场宽。

汉藏情亲似兄弟,高歌圆舞笑婵娟。

            《青海赋》

从上述四首作品可以看出,其山水游记,塞上遇雨,时时挂念的总是革命的历史和传统,饱含着民族团结和新生活颂赞的真挚情感。

彭锡瑞(1926—1997),湖南桃江人。曾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理事。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词创作,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情调。与遗孀胡清荷合著出版有诗词集《湖海诗情录》。录其《嘉峪关》:

长城尽处是雄关,虎踞龙盘接黑山。

驿路咽喉凭锁钥,沙州旧貌展新颜。

返童油市连高产,不夜钢城簇锦团。

阅尽兴亡七百载,崇楼几见换人寰。

古老的长城与新中国玉门油田的火热景象,交融在诗人的韵语里,不仅兴千年之历史感慨,更赞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欣欣向荣。

王慧君(1929—),河北鹿泉人。退休前在西北、华北、东北(简称“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工作。曾任宁夏诗词学会名誉理事。著有《养心斋诗书画印集》。对朔方宁夏这片土地充满情感,如《沁园春·宁夏吟》:

叠嶂南凭,骏马西驰,河水北流。仰贺兰岩画,先民古韵;迹遗水洞,华夏根由。秦汉雄边,夏王霸业,故垒边关英气浮。回眸处,有须弥窟壮,泾水潭幽。

沧桑万代悠悠。创新貌,今朝势正遒。记如潮改革,方兴未艾;西陲开发,大展宏猷。虎跃龙翔,风云际会,紫气烟霞秀晓楼。春澜起,卷怒涛似雪,浪激灵州。

(选自《夏风诗报》2001年第2期)

又如《望海潮·咏吴忠》:

先秦开县,隋唐重镇,吴忠古属灵州。铜峡锁幽,罗山拱翠,妖娆回乐平畴。曲岸绕芳洲。锦绣铺原野,稻麦波柔。斜日迟迟,云霞红紫醉河舟。

传奇往事回眸。会盟留雅韵,佳话千秋。中兴肃宗,麾军郭李,烽烟十万貔貅。星月换春秋。看新城崛起,人物风流。鼓动雄风,睿智破浪展鸿猷。

(选自《夏风》2005年第1期)

中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大发展,让西部获得了基础建设的大改善和“青山绿水”的人居环境。诗人将一切看在眼里的情景融入历史的怀想,诗意地描绘了时空交错的五彩画卷。

马志凤(1937—),回族,河北大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顾问。部分诗词作品被辑入《中华诗词文库·宁夏诗词卷》《中华诗词年鉴》《吟苑英华》《中国西部开发诗词大典》等作品集。

不妨欣赏其《瞻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

仰望高碑矗将台,联翩浮想涌心怀。

长征胜利三军会,旷野苏融百塞开。

厄运千年归往事,春风万里扫尘埃。

今人重塑山川美,情满胸襟笑满腮。

            (选自《夏风》2008年第3期)

缅怀革命历史,敬仰先烈,情满襟怀。张嵩评论说,诗人视宁夏为他的故乡,并深情眷恋,其诗作就是明证。《新天府畅游》写道:“夏日晴川一色新,无边原野绿如茵。悉听座下驰高速,不禁心中叹美辰。塞北神游扬子畔,江南景赏大河滨。纵横八面观奇幻,尽享古今风物淳。”发自内心对塞上新变化的赞颂,意高韵远,语言明快,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而且遵从格律,手法严谨。诗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擅写回族生活,描述回乡风情。诗人的作品在这一方面自然有独到之处,如《瞻仰同心清真大寺》《凤城民族团结碑落成》《移民开发区》《感吾妻》等,从语言、风格、特点、情感、特定环境都能很好把握。往往是大处落笔,意在笔先,艺术效果明显,读之令人欣喜。

刘剑虹(1941—),曾用名刘金宝,祖籍陕西合阳,生于宁夏中宁。中华诗词学会、全球汉诗总会、世界汉诗协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顾问,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文史馆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其经济论文、诗词作品曾发表于《红旗》《诗刊》《中华诗词》《宁夏日报》《夏风》等报刊。作品多次在区内外获奖,著有诗词集《剑如虹》《塞苑流韵》等,与杨森翔合编出版诗词集《半山云木半山虹》。诗词创作的时间长,谋篇布局,文字斟酌,都显现出娴熟的艺术功力。“诗词曲赋扬清韵,书香更比腊梅香。”用严光星先生的评说来讲,刘剑虹是枸杞之乡德高望重的文坛前辈,颇有风骨。“侠骨琴心剑如虹”,不仅诗意浪漫,且多爱心、忠心、虚心、热心、细心、开心与恒心。[16]诗人历经沧桑,情感更真醇,“高风堪作范,杨柳自成春。”[17]

“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境界。”[18]刘剑虹对诗歌艺术琢磨非常细致,正如他分析意象审美功能的建构:“事象与物象都融入了诗人主观的情意,如果某种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比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悲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19]其颂赞生活之作,多为时尚新语,但每临景色佳处,却也非常注重意象的审美琢磨。如《鹧鸪天·塞上沙湖好秋色》:

塞上沙湖赏秀荷,荷塘万顷荡金波。红花稍谢清香溢,碧叶虽稀细雨濯。

舟荡漾,苇婆娑,鸭游碧水唱新歌。驼铃敲醒中国梦,快艇飞驰乐事多。

还有《满庭芳·游缙云县仙都风景名胜区》:

十里长廊,景观如画,九曲溪唤人游。水云飘逸,贪赏醉双眸。多少奇峰异洞,仙都内,竞显风流。千娇态,心驰神往,是处可消愁。

悠悠,丹鼎毁,湖峰映绝,倪洞真牛。望削壁芙峡,欲越还休。黄帝神祠誓愿:中国梦,牢记心头。河山丽,峰崖奇险,灵秀壮千秋。[20]

诗风简洁晓畅,想象奇特新颖;文字工整,情事合一,情理互见,熔思想和艺术于一炉,富有感染力,具有鲜明的个性。诗作或达观,或悲壮,或形象,或深沉,实现了景致与情怀、现实与历史的和谐统一,凸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艺术把握。

邓万(1942—),宁夏永宁人。曾任宁夏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夏日报社总编辑、宁夏诗词学会会长等。著有诗集《履痕韵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沟通了传统的时代颂赞,“诗歌是语言艺术,从《履痕韵语》的文本可见,诗人能得心应手地吸收、运用我国古典文学中,至今仍活在当代人写作和生活中的文学语言。这是我们创作传统诗词的一个重要内涵。然而,如果仅只如此则将有嫌误入仿古、复古之边沿。诗人尤其精心选择和提炼当代人民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词语入诗,更为难得的是吸收熔铸当代生活中产生的新概念、新术语、新行业词、新熟语,甚至外来词等,因此使诗词富于新颖感、时代感,具有现代品质”[21]

如《奥运火炬到银川》其三:

百年见证中华梦,一旦接迎奥运环。

但看寰球多热眼,健儿莫负举国欢。

诗人生活在宁夏,成长在宁夏,他对家乡风土景色的变化有亲身体验,将垂髫居所、同伴鬓衰、车流、鲜花、风沙、碱滩、湖泊、泉水的变化都化作诗句,形象贴切,充满生活气息。诗人的一些作品通过抚今追昔,时空对比,表现了他对大时代变革的深切感受,淳朴的诗句洋溢着历经风雨的欣喜之情。

任启兴(1942—),安徽濉溪人。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著有《天高云淡——我的回忆与思索(两卷)》《尺素旷怀——任启兴孙茂英诗歌书法作品集》等。其《念奴娇·阅海》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前面有小序:

2005年4月16日,宁夏西湖阅海通水工程典礼举行,此工程乃是提升城市品味,求人水之和谐,现塞上江南之风情的一重大举措。

然后,诗人以主人公的自信,以饱满的激情展开美好图景的描绘:

西湖阅海,水相连,更有几多开阔。浩淼烟波三万亩,着我飞舟一叶。煦日金辉,鸟鱼共影,但看云天澈。朔方神韵,妙处难与言说。

纵目寥廓天穹,黄河奔涌,云卷千堆雪。侪辈报国犹志壮,旖旎贺兰山阙。莫负韶光,劈波斩浪,驰骋频加策。素怀心意,一樽遥对江月。

(选自《夏风》2016年第1期)

有我之境的抒写——“侪辈报国犹志壮”,我们既是祖国和宁夏的建设者,也是欣赏者和赞美者:“朔方神韵,妙处难与言说。”豪情却使诗人眼界开阔:“纵目寥廓天穹,黄河奔涌,云卷千堆雪。”吟罢低眉:“素怀心意,一樽遥对江月。”从阅海而天下,中国诗歌思接千载的抒情传统让现实个体的“我”在诗歌的审美想象中有了阔大的胸襟和精神。

刘德祥(1946—2018),祖籍河北交河,宁夏平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08年出版诗文集《宁夏风物吟》。如《水》:

涓气积云雾,甘霖坠九天。

集流归阔海,漫涌冒喷泉。

抹去枯竭景,带来生命源。

艇舟浮可覆,善待幸福添。

      (选自《夏风》2015年第3期)

此诗以小见大,咏物言志,颇有情趣,意味显豁。

魏康宁(1948—),陕西咸阳人。曾在西海固工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会长、宁夏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部分作品编入《中华诗词家名典》《中华诗词文库·宁夏诗词卷》等。《隆德马社火》《六盘梯田》《六盘山花》《龙潭传奇》等诗作,反映了六盘山山区的生活,生动细腻,情感朴实。同时,关注重大题材,贴近生活、倾情民生。组诗《建国六十周年感怀》《〈人民的名义〉观感》以及《中国航天六十年》《明月天宫同辉映》《首台量子电脑在科大诞生》等作品,格调高昂,语言铿锵,歌颂祖国发展变化取得的喜人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如《毛主席夜宿单家集》:

威严侠义堂,迎客众人忙。

茶热驱寒气,饭香暖肚肠。

乡亲情义重,领袖记心房。

门板当床板,英名世代扬。

      (选自《夏风》2012年第2期)

参观红军会师的西吉革命纪念地,触景生情,以清明如水的诗句表达了对革命、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诗风清新直白。

海军(1956—),回族,宁夏固原人。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治系。他创作的古体诗充分体现出对社会事件及现实生活的关注,对时代脉搏的触摸,对家乡变迁的礼赞。其作品对私我情感的咏叹较少,而对民之维艰咏唱得大气而朴实。国泰民安,一些作品尤其透着别致的用心和祝福,表现出作者的坦直胸怀,不溺于技法,不偏于旁门,颇有歌词之韵,体现出汉语的语义之美。

段庆林(1963—),与年长他七八岁的海军的抒情风格完全不一样,他在诗词的爱好里悠游,显得多情而幽默。读其《念珠集》,犹如从雄浑冷峻的西部来到江南小镇,情采迥异,多了《春情》,弥散了《朦胧》,惦记着《红毛衣》,做着《白丁香的梦》,想象着《无边的月色》。这是围绕1990年的爱情故事。燃烧《夏日的激情》的时候,还在呢喃《Statistics》……这一切是为了一个少女“徐秀丽”[22]的来信。如此诗意缠绵的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肯定是典型的婉约派,所以该集序一的作者尹旭特别推崇段庆林的《酷相思·孽债》。《念珠集》中有古典的诗、词、曲,有“准古典”的自度体,还附录了一部“琴瑟相和”的《丁香集》。这是婉约新诗,呼应了正编中的第三、四、五辑,抒情写景,每每情意盎然。无情未必真丈夫,段庆林写得好的还是爱情主题的词曲。第三辑“香腮辑”,与《丁香集》中的爱情诗同源,《采桑子·酸梅》《渔家傲·雾夜送别》《长亭怨慢·折柳》,一个个爱恋的男女神态活鲜,情思丰盈。第四辑“朔方辑”主要写朔方风物,真挚、形象而生动,如《一络索·泾源秋千架山》《一剪梅·答约》《荷叶杯·朔方吟草》等。第五辑“麦客辑”,自然是乡土情怀的抒发,最具乡村情调的是《醉花阴·农闲酒趣》,还有《卜算子·春寒》《采桑子·山居》《渔歌子·秋趣》等,也是乡村生活的诗意渲染,多了乡土的古典意味,彰显了诗人营造意境的文字才情。

雅俗之间,段庆林喜欢尝试多种诗词形式,包括自度体,执着爱情,烛照人性,刻画世相,讽刺丑恶,自然形成了其诗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