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稳,孩子有底气:唤醒孩子的自驱内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5
“离家出走”20多年,才渐渐读懂父亲的那份爱
——如何在原生家庭中看见爱,获得智慧

离家的叛逆,终悟家的温暖;父爱的沉默,却是最深的牵挂。

我7岁那年,父母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选择了复婚。妈妈带着我回到了原来的家,和爸爸、奶奶、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一起生活。我青春期的时候是最看不起爸爸的,印象特别深的是我们小朋友一起上学,我特别害怕碰到我爸去买香瓜。过去卖瓜的人都是用三轮车载着满满一车斗的香瓜在路边叫卖,我爸挑香瓜就像干一件宏伟的事业,非常认真。

那个时候的我特别害怕同学们用嘲笑的眼神看着我,说:“你爸又来挑瓜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爸爸挑瓜,会把瓜拿起来捏一捏,弹一弹,然后还听一听,也不知道他在听什么,这个不好放回去再拿起来一个,不好再放回去,连续挑好几个才选一个放在筐里。

卖瓜老头儿很愤怒,给我爸甩脸子,斥道:“你把我这一车瓜都折腾熟了,你买不买?不买就算了。”

我爸每次都笑,笑得一点脾气都没有。那个时候我厌倦极了爸爸这样的生命状态,觉得他没有一点血性和骨气,他就知道过平凡人的这点日子,没有任何高大雄伟的感觉,也从来没有给过我可以像山一样依靠的感受。这个观念是从哪里来的?主要是从妈妈那里来的,我爸妈两个人的婚姻是我奶奶和我姥姥包办的,他们在被撮合到一起以后,我爸爸一直是接纳我妈妈的,可是妈妈一直没有接纳爸爸,她觉得爸爸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觉得爸爸不够有爆发力,不像英雄一样有男人气概,他们就这样折腾着过了半辈子。

在我的原生家庭里,我妈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是一个女强人。我爸是一个两点一线的老实人,工厂里的技术工。他从学徒干成师父,踏踏实实做他的技术,踏踏实实教他的徒弟,他的生命一直处变不惊。但是你知道青春期时候的我对爸爸的看法是什么吗?我对爸爸的评判心特别重,觉得他胸无大志,没给过我任何力量,他每天干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买葡萄,买香瓜,买苹果,就知道吃,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英雄。

我妈妈也一直在跟我讲:“别指着你爸,他啥也不行,指着他黄花菜都凉了。”

这样的话语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形成错误的认知,这个认知就是:“男人啊,没有什么大用。”我一直不觉得爸爸在家庭里很重要,我一直是这样思考的。

后来,妈妈去世,我跟爸爸讲:“我妈妈不在了,我不要待在这个家了,我要出去闯世界。”

爸爸说:“行,有本事就出去吧。”

那一刻,我背着行李选择了离家出走,那一年,我14岁。离开家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那一刻的任性和自以为是给我的家人带来了多大的伤害,我自己在外面风风雨雨的二十几年,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家,没有拥有过家人的爱,一直忽略我对家的期盼,也一直忽略那个家对我的等待。

直到有一天,我的女儿叛逆了,我协助孩子做了很多的心理疗愈。

我女儿在咨询室里大声地喊着:“我根本就没有过家,我不回家,我没有家!”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

我说:“我知道自己复制给孩子什么了,我也没有家呀。”

直到我选择回家的时候,才知道是我自己选择了让自己流浪。我记得特别清楚,二十几年以后,我再次回家,爸爸正在屋里坐着。

我进去跟爸爸说:“爸,我回来了。”

我爸是个很温和的人,但当时他非常生气,看到我回来,特别大声地喊:“怎么才回来啊!都初三了,不说小年儿回来吗?”

我当时就愣了,那天的确是还没到小年儿。

我哥跟我眨了一下眼睛,说:“知道你小年儿要回来了,爸一天撕两遍日历。”

我爸有个日历板放在墙上,他早晨撕一遍,晚上撕一遍,都撕到初三了。我坐下看着爸爸,因为我懂了,那是爸爸等我的一份焦急的心,所以他穿越到初三了。

我对他说:“爸,我没骗你,今天真的是小年儿。”

他说:“嗯,坐着飞机回来骗我。”

我说:“我没坐飞机,我坐火车回来的。”

我爸笑了,说:“你看还骗我,只有一趟火车是从北京回来的,是上午的,下午没有火车。”

我说:“我真的是坐火车回来的。”

我爸说:“你不相信是吧!”

他从枕头底下“嗖”地拿出来一张列车时刻表,很破旧的一张列车时刻表。

他递给我,然后说:“你自个儿看,是不是只有上午一趟?”

我拿起来一看,果然是只有上午一趟。再翻过来一看,是1990年版的,我突然就明白了,我是1990年离开的家。我走了多久,那个列车时刻表就陪了他多久,我不知道他翻了多少次,也不知道他多少次都在期待着我坐上午的火车回来,那一刻我才知道我远离爱太久了。

我扑在爸爸的腿上一直哭,说:“爸,我不知道你在等我回家。”

我爸摸着我的头跟我说:“哎呀,没事啊,别哭了,以前让你妈打成那死样子都不哭,怎么这次回来看着谁跟谁哭。”

我爸就是这样的性格,每次离开他,他都不会像别人一样嘱咐,哭啊,舍不得呀,他都不会,他只会躺在那里淡淡地说:“走吧。”

我问我爸:“你告诉我,你想不想我?”

他说:“我不想,你哥对我可好了。”

我说:“你再说一遍,你想不想我?”

他说:“我不想,你姐她们都可孝顺了。”

我就不问了,因为我也失望了,只能说:“那以后你想我就给我打电话。”

我爸说:“那我还能天天给你打电话啊。”

那会儿我也终于懂了,父亲从来不表达,但他天天都在想我。